2016 年,亞德里安 · 謝(Adrian Chia)在澳洲墨爾本的大洋路 (Great Ocean Road) 與家人度假兩星期後,有個想法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回到新加坡後不久,他向朋友戴夫 · 黃(Dave Ng)提出過「不插電生活」的想法,戴夫是他 20 多歲時在國民服役期間認識的。

 

43 歲的亞德里安在接受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訪問時表示,他們一開始只是閒聊,但戴夫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提出了打造底下有輪子的小型屋想法,因為如果某個地點不吸引客人,這種移動屋可以很容易搬遷。

 

2017 年,從事電腦資訊業的亞德里安和經營事廢棄物的戴夫決定結束各自的事業,開始成立一家名為 Big Tiny 的小型屋企業。他們各投資了 10 萬元新加坡幣(約 59.1 萬元港幣),並腦力激盪開發出第一座原型屋。

 

由於沒有建築或蓋屋經驗,他們遇並不知道該如何建造一棟小型屋。亞德里安說,他在家連換個門把都不會,一想到要在 20 呎的空間裡裝下廚房、臥室和客廳,就覺得很困難重重。經過六個月的試驗與錯誤之後,他們在亞德里安家的後院組裝出第一個房屋原型。接著便開始擴大業務目標,瞄準海外市場。

 

最初的兩個原型屋分別賣到澳洲的維多利亞與新南威爾斯。其後,亞德里安說服了小學同學傑夫 · 姚(Jeff Yeo)加入團隊,協助品牌推廣。傑夫曾在多家行銷公司擔任客戶總監與經理。

 

亞德里安表示,在獲得當地媒體關注後,他們開始收到如何購買小型屋的詢問。他們隨即推出一項計畫,讓人們以約 9 萬新加坡幣(約 53.2 萬元港幣)的價格購買一間小型屋,他們再從買家手中租回、經營旅宿業務。亞德里安說,投資者可將小屋出租兩年,每年賺得 8% 租金,或者出租五年,每年賺得 10% 租金,而 Big Tiny 則從每晚的住宿費中獲利。

 

提倡簡約與永續生活的「微屋運動」(Tiny-House Movement),雖已在美國、德國等地掀起熱潮,但在新加坡卻還不流行。2021 年,Big Tiny 在政府推動創新商業構想的計畫下,開始有機會在新加坡推廣小型屋。

 

政府提供國有土地租給 Big Tiny,在新加坡八個南方島嶼之一的拉撒路島 (Lazarus Island) 上興建度假小屋。自 2023 年 4 月開幕以來,亞德里安說,度假村的平均入住率約 9 成,旅客須提前幾個月預訂才能入住每晚 380 新加坡幣(約 2248 元港幣)的小屋。創業七年多,從台灣到歐洲、澳洲,Big Tiny 已在全球十多個國家放置了超過 400 間小屋。